携手同行 共创美好生活——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委员论坛侧记
 

  寒冷的三九,热烈的会场。11日晚,以“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委员论坛火热开场,委员们各抒己见、凝聚共识、交流思想,展示智慧与风采。

  市领导刘长龙、綦远方、王路、孙丰月、张红星、侯治富、李维斗、何泉秀、孙英利、张宝琦,市政府秘书长赵显、市政协秘书长蔡延斌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论坛。

  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18位委员围绕主题,从推进长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增强社会保障、 助力“三农”发展等多角度,为共创美好新生活建言出招。

  “委员发言充满了感情,非常有水平,题目选得好。”倾听了委员们的真知灼见后,市长刘长龙给予中肯的评价。他说,委员们的发言有水平、有思想、有思考,体现出对长春的一贯关心、关注、支持和对长春的深厚感情,体现出各位委员的责任和担当,体现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也体现出对长春美好未来的共同期待。市政府将把委员们提出的合理建议,进行认真梳理,逐项研究,尽快把意见、建议转化到政府工作中去。希望委员们继续多建言、建真言、继续心系长春、厚爱长春,继续多指导、多发声、多监督。

  促发展——

  凝聚美好生活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促进发展,才能拥有美好生活。在委员论坛上,委员们围绕发展话题,道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发展需要产业助力,更需要品牌助力。”宗弟委员认为,香港金融资源丰富,长春科技研发力很强,两地可利用各自优势合作打造“东北亚长春金融科技示范区”,在金融创新、联动方面,通过“科技+金融”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而助力长春发展,树立长春在东北亚区域中心的品牌地位。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正让长春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去年,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客流量超过千万人次,来自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客流、货流显著提升。邝伟文委员建议,长春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好空港经济,通过贸易与货运的结合,开设名牌产品免税店等,吸引更多国际代理商来长合作,让百姓不出国门,就能买到低价的国际名品,共同感受美好生活。

  美好的生活不仅关乎城市,还关乎农村。李士军委员认为,为了促进农村发展、农业繁荣、农民增收,应该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促进三产融合、提高优势和特色产业的价值,拓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渠道。同时,应该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商,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让农民由“产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美好生活需要人才助力。”柴丽委员呼吁,每年长春各大高校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如何把更多的人才留在长春,政府需要认真加以研究。据调研,仅IT行业的缺口就达万人。我市作为大学城,该如何变成人才城?她建议,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力打造一个平台,将培养的优秀大学生留在长春、将高端人才吸引回长春,为长春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吉林大学的老师,刘柏委员每年看到的是“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但送别一届届学生时他也感受到,学生们对“第二故乡”长春有着深深的感情。他建议,政府要通过多种方式,与这些毕业的大学生建立起联系,让他们时时了解长春“第二家乡”的发展变化和优惠政策,让他们有机会带着感情和项目回到长春成就梦想,为长春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惠民生——

  擦亮美好生活底色

  民生,像一条浓情的主线,贯穿在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民以食为天。翁连海委员关注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对保障中小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提出了建议。他建议,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行政执法力度,对校园周边无证经营的摊贩进行治理,还应对学校食堂进行补贴,让学生在食堂吃到美味可口又安全的食品。

  李娜委员认为,人民的生活美好与否,与安全感密不可分。“怎么样才会有安全感,社会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李娜认为,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幼教的安全问题成为了热门的话题,虽然公办幼儿园是幼教的主体,但政府同样应该强化对民办幼教资源的监管,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幼教服务,让广大家长更放心、更有安全感。

  “希望能探索出一种移动学区的新模式,将各学区的教育资源重新分配,以此促进教育公平。”高玉秋委员建议,通过师资流动的方式,改变优秀师资固定在某一学校的现状,实现教育资源的平衡。

  美好生活体现在每个细节中,文明出行也会让生活更美好。“长春可以效仿其他城市,开展机动车驾驶员礼让行人行动。”张景萍委员表示,机动车礼让行人,这不仅是一项社会公德,也有法可循。机动车自觉礼让行人,交通事故会大幅度下降,道路会因此变得更加畅通有序。

  强文化——

  提升美好生活内涵

  对一个城市来说,培育和挖掘独特的城市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自信,也能使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如何通过增强城市文化魅力,提升美好生活内涵,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文化是时代的旗帜,城市是历史的丰碑。2017年10月,长春获批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长春的荣耀,是长春的又一张金色名片,更是长春借势发力、谋求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着力打造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求。”李波委员说,要坚持规划先行,借鉴其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先进经验,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文化建设的整体部署,出台好的政策,整合力量与资源,做出科学的制度安排,以一流的规划引领文化保护工作。要启动摸底活动,成立专业队伍,用“绣花”的功夫追根溯源登记造册,建立专家评审制度,分级分类评定并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李波委员表示,我市还应启动“融入行动”,在旅游、生活等各领域,让历史文化融入群众的生活,融入城市的发展。

  “在以软实力为竞争主轴的时代,是否拥有足够数量、足够品质的文化设施,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齐伟民委员建议,尽快落实拖拉机厂工业遗址改造项目,打造长春标志性文化艺术聚集区,让其成为东北亚区域的文化艺术商业新名片;尽快实施新民大街历史建筑置换,实现城市的文脉保护与活力提升。通过公共文化建设项目的落地生根,为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特别是去年长春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使我市‘文化兴市’再上了一个新台阶。长春能不能开发出像云南丽江古城、凤凰古城以及像宽窄巷子一样的文化街区呢?我觉得我们有这样的底蕴。”吕萍委员说,长春应紧紧抓住历史文化这一核心,举全市之力打造一至两个历史文化名镇,组织农安等地积极申报千年古镇,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探讨保留具有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旅游特色等开发运行模式;在开发与重塑过程中要把握好政府指导、市场配置资源、企业主体作用、社会参与的联系,共同做好开发与建设。

  为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王洪委员建议,政府可通过设立“文学创作扶持基金”,激励我市文艺工作者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引领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作品,提高长春对外知名度。进一步打造高品质的文化场馆,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促进我市文化交流,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时间一点点过去,夜色渐渐深沉。委员们仍在“争抢”话筒积极发言,建言献策、凝智聚力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时代续写新篇章。在这场“思想盛宴”中,凝聚着委员们对城市发展的期盼,对民生改善的关注,对改革创新的思考,他们用担当有为助力共创美好生活,用智慧的光芒照亮长春新时代的新征程。 (记者 张晓黎 王菁菁 陈 琼 徐 微 于剑南 赵 雪 袁 达 张琳婉 张鑫多 揣小倩 胡晓琼)

  

  

  

版权所有:政协长春市委员会办公厅 欢迎委员来信:ccszx_bgt@changchun.gov.cn
技术支持:长春市信息中心 吉ICP备11002218号